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学校概况 >> 市北历史 >> 正文内容

原道八秩 弦歌永续 ——市北高中八十载办学巡礼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27日 点击数:

一、两分三分桃红画中

如果在春天,你来到这里,一定会觉得美不胜收。一群鸟儿吱吱喳喳的飞过,或落在地上觅食,或栖于树梢修羽;一条清清的小河缓缓地流淌,波光闪闪,些许小鱼儿活泼的游动着,河岸上,柳树在春风中舞动着婀娜的少女般曼妙的身姿,桃树枝头绽放出两三点嫣红。乍看之下,美得让人不禁有“二三分桃红画中”这样虚幻的感觉。只有几个青春孩子匆匆步履,才会拉回你到现实中来。这里是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校园,一个令人羡慕的读书好环境。二百多亩的校园里,知鱼池畔,芭蕉叶茂,见粼光点点;行知亭下,晨光闪烁,闻阵阵书香。漫步于风雨长廊,仰止文化昆仑,如浴民族之光;徜徉在地理园道,即便足不出户,也可游历万水千山。喷泉曲廊,小桥流水,亭台假山,草坪竹林与恢宏的建筑群交相辉映;地理园、体育馆、艺术馆、科技馆、乒羽馆、400米塑胶田径场、沙滩排球场和网球场,教室里,传统的黑板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白板等高新教育设备。这些无不在向人们彰显这里是一所极具现代化、在无锡市乃至江苏省一流硬件设施的窗口学校。

一块巨石耸立于校门广场,正面为叶圣陶先生所书“原道”镂金大字。这两个字是这所学校八十年前建校时的校训;背面为叶至善先生的诠释铭文,恢宏大气,激励人心。校园的设计遵循中正阔达对称的原则,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和包容意识;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衬托出师生追求的文化品位。

     十几年前,市北高中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学校。身处狭窄的一条陋巷,唯一的地标竟然是她傍边的旧式老虎灶。虽说那里也曾创造过辉煌甚至是奇迹,然而毕竟格局太小,被人戏称为弄堂学校。2004年,一个崭新的机会出现在她的面前,学校易地新建。原校长邹萍说起那几年的事,感概万分。“忙,日夜的忙。”她说道,“感觉那不光是学校脱胎换骨,是参与到这个建设中的人脱胎换骨。”可是这忙也忙出了成绩。2006年2月,春回大地,万象更新,市北高中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大节日——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。2006年7月,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经省教育评估院专家组的评估验收,学校正式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。“告别了‘丝螺壳里做道场’的旧日的尴尬,才会有市北后来的新格局。”邹萍每当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,总是这样说。

二、教书育人原道永传

时光荏苒,很快,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了。张军同志调任市北高中校长。张校长到任后,一个老师这样回忆说,新的校长一来,留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“理着一个精神的小平头,笑眯眯的,一直在教师办公室和课堂里转悠,听课,和老师交谈,和学生交谈。”她觉得不错,“这个校长和蔼,有干劲,不难说话”。

其实,在张军校长心里,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压力。市北高中在前几任校领导的带领下,在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,特别是学校易地新建后,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,在办学质量的提高,社会影响力等方面,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。作为学校新的掌舵人,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,或者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,不言而喻,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。

沉到底下去,总是有收获的。张校长几个月的调查研究,给了他一个学校的全盘认识: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面临两个重要课题。一是教学质量进一步跨越、突破,这是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;二是学校的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,这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蓝图的课题。在张军看来,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、提高办学品质,就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。发掘、建构和培育原道文化深层精神,既与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,又与时俱进,引领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,将“原道”校训及其代表的精神内涵渗透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,彰显学校特色,体现人文情怀,打造人文市北。

张军在各个场合不断地讲这个主张,教师大会上讲,年级会议上讲,中层干部会议上讲。“舆论造势,务必使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”张军说。

2012年下半年,学校党政提出“建设原道文化驱动的品质高中”这一发展愿景,在尊重历史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学校对校训“原道”进行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,建立相应的学校文化标识、办学追求和育人目标,整体建构以“原道”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。

张校长把“原道”解读为三个方面的要求,对学校而言,要原办学育人之道;对学生而言,要原求学做人之道;对教师而言,要原治学为师之道。

三、勤奋治学勉励为师

“学校领导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实现理想的优良环境,能不能实现自己在事业上的梦想,最终取决于勤奋的程度。原道,对老师来说,就是‘原’治学为师之‘道’,这话是我奋斗的动力。”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刘波这样说道。眼前的这位敦实的中年人,说起自己成长的过程,特别是近几年来自己取得的进步,他每每归咎于校领导对于老师的鼓励鞭策,归咎于“原道”校训对于自己的激励。

为了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,刘波同志认真阅读了大量史学经典、专业杂志,用理论的力量支撑起历史教学的天空。有了反思的教学从此变得更有味道,学生喜欢,家长放心。发表在专业期刊的文章不仅仅是一篇散发着墨香的文稿,更是对“教而思”的回报。近年来,他有60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,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,10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学历史、地理教与学》全文转载或收录为索引,并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。

像刘老师这样,勤奋治学,钻研教材,积极参加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;坚持写下教学后记,一堂课下来“得”“失”了然于心;努力撰写教科研论文,这在市北教师中已经是蔚然成风。唯有勉力治学,积淀深厚的学术素养,才能真正传承市北“原道”的校训,才能成为一个于心无愧的老师,成了市北教师队伍中的共识。在这个背景下,仅2013年,市北高中李树民老师被评为江苏省“333”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,刘波、徐松老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,孙蔚枫、夏敏、殷蔚宇老师被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,学校现有特级教师、市名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教学能手、教学新秀和市学科中心组成员60多名。拥有一支敬业奉献、业务精良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,已成为学校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质量、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的关键的因素。

治学是这样,为师也是这样。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。真要这样以为父为母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,成为每一个学生的“父母”,其实也是相当不容易的,其中要付出的或许只有当事人才知个中滋味。坚持为师之道,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,王林老师是市北班主任队伍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了。  

2014年高考结束后,高三(7)班学生家长给校管中心的领导写了一封信,表扬班主任的王林老师。信中写道:“记得2013年暑假前,刚刚接任班主任的王林老师,召集家长开会。那时的高二(7)班与同类班级之间有较大的差距,为了赶超兄弟班级,暑假里王林老师就开始了追梦计划,从学校管理延伸到家庭管理。他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制定计划,严格执行计划,每5天到王林老师家里检查这一段时间内的作业,王老师每次检查作业都要花费3个多小时。炎热的夏天,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坚持、拼搏着,开学期初考试,每个孩子的成绩都突飞猛进,与平行班级的差距大大缩小。暑假这样埋头苦干,寒假还是如此,为了孩子,王老师牺牲了大量的假期时间,王老师的忘我工作赢得了全班家长的支持和尊敬。

王老师工作极其认真负责,更细心周到百倍。每次周考,成绩不理想或退步大的同学,王老师很不放心,会在繁忙的周末抽出时间进行家访,远到胡埭,高三一年家访了高三(7)班40多位同学。”(引自2014届高三七班学生宋裕家长宋怀甫先生的《给校管中心领导的一封信》)

其实对于王老师来说,家访,可以说是他当班主任的一个“规定动作”了。6年来,他走访的学生家庭达650多户(次),少的他家访过1至2次,最多的则达七八次之多。不论市内还是郊县的一户不漏;不论是尖子还是“差生”一视同仁,只要是事前与学生和家长约定的,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,不论是落雪还是结冰,总是准时前往。2014年王老师因为班主任工作出色,被光荣的评为无锡市优秀班主任。2014年他带高三(7)班48位学生,46位考上了二本以上的高校。

四、做人求学全面发展

邵老师是“老市北”了,工作几十年,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面带稚气的高一新生,送走了一届又一届高三青春勃发的毕业生。她对近几年来市北的学生有自己的看法。“懂事的多了,知道会和老师沟通,关心老师的喜怒哀乐,讲究礼貌,看问题也会换位思考了。”在她眼里,市北的学生们,“情商”高了不少。其实只要看看市北校园里各种学生社团的海报就不难知晓,市北正在努力摆脱应试教学的桎梏,尝试着改变长期以来“强按着牛头吃草”的尴尬局面。这就是邵老师看到的学生精神面貌变化的缘由。诗歌朗诵,业余合唱,健美操,书道拳,地学社,春草杂志,机器人小组。学生自主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活动,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自己各方面的素养:动手能力,组织协调的能力,与人沟通的能力。更主要的是活动还是学生认识到: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要演绎这种精彩,要的还是真才实学。”

2014届毕业生赵锡川、邹瑞蔚在高考中分别取得了359分、375分,分列江苏省文科、理科考生第1729名和5004名的优秀成绩。他们在回母校告别时,不约而同对班主任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最大感受:母校教会了我在学习上要有恭敬、敬畏的态度,始终保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;在勤奋学习的同时,懂得注重掌握科学的方法。恒心和方法是我以后学习的不二法宝。正是在“原道”校训的激励下,市北莘莘学子在美丽如画的这座校园里,勤奋学习,努力为以后实现宏伟的中国梦构筑着坚实的基础。

2014年市北高中高考本二以上进线人数355人。对照三年前这届学生考进市北高中时高分生源不理想的情况,明眼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孩子们三年高中的努力,而进线率达到百分之五十八,更意味着市北的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 

春华秋实,岁月荏苒,市北高中已经走过了八十个春秋。历史的脚步清晰凝重,文明的传递绵延不息。初创时的举步维艰,奋进中的风雨兼程,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……回顾历史,风雨沧桑,校址累迁,校名数易,顽强生存,不断发展,重要一条就是依靠全体师生员工恪守“原道”校训。“原道”亦如市北的一条精神血脉,将在光阴流转和春华秋实中不断流淌,代代传承。


[关闭窗口] [添加收藏]
更多
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评论!